文:谢菈 整理:鱼游游 修订:小巫
图片:来自网络
01
孩子需要被表扬吗?
曾经有一位朋友带着孩子在我家小住几天,有一天我看见孩子在临摹一幅画,画的特别美,忍不住就大大地夸奖了一番,然后又提出期望等她画好把这幅画送给我,当时她羞涩地同意了。等她们旅游结束离开之后,我才发现那幅画还在家里,就停在我表扬的那个状态,再也没有继续。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如何看待老师在学校的奖励行为?老师对学生的正面鼓励和表扬,还能有什么问题吗?比如,当孩子做得很出色,当孩子自发为班级扫地或者分发物品,这时老师不能说一句“你做得好”或者“我真高兴你做了这些”吗?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孩子做好事,该如何反应?的确,没有哪个老师看到学生表现好会不开心。重点是:当其他学生表现没有这么好时,老师还喜欢他们吗?还会看见他们吗?当这个学生没有一如既往的表现好时,老师又是什么态度?孩子为什么喜欢表扬?是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还是喜欢成人此刻的态度?这就回到有条件养育和无条件养育最大的区别:是因为孩子表现好所以爱他们,还是无论孩子什么样都爱他们?说到底,奖励(包括但不限于物质奖励、夸奖、表扬,等等)和惩罚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就是——控制。那么,我们应该以控制模式为基础来养育孩子吗?威胁也好、表扬也好,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有效。为什么有效?因为孩子还依赖于成人带他出去玩、依赖于成人给他提供吃的住的、依赖于成人的陪伴。惩罚和奖励的训练,最早是用在动物身上的,而动物之所以会被控制,也是因为生命都掌握在人手里,不照做就不给饭吃。我们总不自觉地对奖励和惩罚拿来就用,就是因为好用啊!见效快啊!不给自己添麻烦啊!而这些在未来都是——坑。所有这些控制性的行为都会有效,但是同时也有很严重的后果,《无条件养育》里讲了很多,如果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在内心深处制造恐惧。这种恐惧会深深影响孩子,即使长大成人,看上去自信有力量,但是那种心底的恐惧还在。那些很多年后还让人念念不忘某个被老师表扬的瞬间,恰恰说明,我们被无条件爱得太少了!而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表扬,而是被看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首先是从别人的看见中开始看见和肯定自己。设想一下,如果从小到大,你都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满满的关注,你感受着他们对你的爱和支持,你相信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会支持你理解你,当你犯错时,他们都会包容你帮助你,你已经从父母的“看见”中完全建立起了安全感和自我价值。这时候,那些外在的、所谓的“表扬”,你压根儿不会放在心里,还会耿耿于怀老师没有表扬你吗?也许你会有一点不快,却一定不会那么介怀。只有生活中都是苦涩时,才会迷恋那一点点甜。这也是无数心理学的案例告诉我们的,为什么那些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孩子,会轻易地上当受骗。
02
表扬=不信任,无法导向正面行为
我们对表扬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表扬可以强化正面行为。如果我们观察一个学步的孩子,会发现即使经历无数次的跌倒,他仍然会努力地爬起来再尝试,当他终于可以挥舞着双手仅仅依靠双脚就能踉踉跄跄在大地上行走时,他是多么愉悦和激动啊!当孩子第一次跌跌撞撞叫着妈妈奔过来的瞬间,那一刻,他快乐得好像征服了全世界!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能够独立行走,这件事本身就带给他最大的回报,他根本不需要什么奖励,他奔过来不是问妈妈要表扬的,是来分享他的快乐的。这就是科恩在书里所讲的:孩子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完成事情的本身。此时孩子需要的是喝彩,但如果你跟他说“走的真好,给你颗糖吧!”他会有什么感觉?看到孩子表现得“好”就认为要表扬,是因为我们不信任孩子,觉得不表扬,他们就很难持续好的行为和表现;于是忍不住一次次用表扬把孩子从愉悦的大海拉回蹩脚的小水坑。而当孩子表现不如我们的预期,或者遇到挫折时,他们的内在已经很难受了,戏多的爸妈再来个鼓励或者死沉个脸,这时孩子又是什么感觉?更可怕的一种理念,就是声称不能一天到晚表扬,得在特定时刻,或者说孩子表现特别好时才使。这就是吊了个胡萝卜在那儿,刺激孩子拼命去够。学的理念一多,有时反而容易掉坑,把人的本性都丢了,既不会发自内心和孩子一起感受愉悦,又不会心平气和陪伴需要帮助的孩子。孩子的本性都是向光的,而陪伴的意义就是:无论你顺境还是逆境,我都和你在一起。而孩子表现“不好”,恰是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静心观察、提供帮助即可;有时什么也不要做,就静静地陪着。有些挫折是孩子需要经历的,经历的过程可能是不舒服的,身为父母的职责就是不让他伤害自己和别人,然后给他时间。当父母真的去学习和体验感同身受时,就会觉得表扬鼓励这些真是太差劲了,因为完全不走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们用心,但这比搞点小礼物小红花啥的,难太多太多。
03
表扬与自我评价
什么是自我评价?《无条件养育》一书认为自我评价是个悖论:如果你需要,说明你没有;如果你拥有,就不需要。而一个人的自身价值感是怎么来的?当孩子克服地心引力站起来时,他的自豪感无与伦比。如果这时候成人在他试图走路的过程中老去扶他呢?再大一点,孩子自己要去系鞋带、自己要帮忙做家务、自己要去做种种尝试的时候,如果父母说“你把书读好,考第一就行了!”即使孩子真的学习很好,他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吗?这有点像训练猴子做数学,然后旁边一群人鼓掌。这是成人,也可以说是外人的价值感,不是孩子自己的。这也是表扬可怕的地方:它会让孩子为了满足外在的价值感,抛弃自己的内在价值。很多时候,我们越是看重的,就是我们缺失的,也是我们害怕失去的。为什么会把老师、父母某个时刻的表扬记那么久?因为我们真的太少被看见,如果不是做到“非常好”,甚至可能永远没有被看见的机会。这种有条件的看见自然也有它的价值,在那个当下带给了我们温暖,甚至在之后的很多年还持续在给我们力量和支持。但它同样也可能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桎梏,成为我们身上不敢打破的枷锁,甚至传递给孩子。所以说,让孩子敢于表达愤怒的父母才是真正给孩子自由的父母,让学生敢于顶撞自己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回到那个画画被我夸奖的孩子——孩子被夸了,反而不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心理学上说,这就是外驱力侵蚀了孩子的内驱力;接受表扬和赞美的孩子,有时会止步于那个状态,无法再专注于事情的本身,也害怕进一步下去不能表现更好而失去获得的赞美。这的确跟我们通常认为表扬能带来更多正向重复的观念大相径庭吧,所以连《无条件养育》作者科恩本人也有遇到跟他“挑刺儿”的问题:“照你这么说我就不能表扬你的书写得好了吗?”科恩的回应是:“当然可以,我还会对你说谢谢。现实是,这是成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尤其是我们双方之间不存在亲密关系,我并不依靠你给我无条件的爱。这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不可同日而语。”这个回应中的关键点是:在孩子探索自己的道路上,当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我、真正体会到为自己所爱全心付出的那份快乐时,他是很容易被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的表扬和鼓励带偏的。如果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在那儿画画,我们敢上去指指点点吗?为什么我们对孩子没有怀着敬畏心而是轻易越界?
当孩子很投入地工作,成人不应该去打扰;孩子不邀请的话,成人也不应该做任何评论。如果孩子真的在求表扬,那就是因为我们平时关注他们太少了,孩子只有做好了才会被看见,这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受影响了。问问自己,为什么要鼓励孩子越画越好?而真正投入在自己世界中的孩子,才不在乎你这些表扬呢!如果真的想帮助到孩子,可以观察一下,孩子为什么这次做得好了?是克服了哪些困难吗?是新发现什么有效的方法了吗?当真正体察到孩子是如何取得这些进步时,我们的内心感受,和盯着孩子的行为是该表扬还是该批评相比,是完全不同的。真心想爱孩子,就好好观察他们,而不是仅仅因为某些行为去表扬他们。
原来之前给孩子挖了那么多坑,那不表扬,还能做什么呢?
难道看孩子做的好时,不闻不问?
想和小巫老师以及众多资深学员一起,
更加抽丝剥茧、打破砂锅地深度探讨吗?
想系统学习无条件养育的理念
和实操方法吗?
欢迎加入小巫养育学堂!
*本文源自谢菈老师在小巫养育学堂群里带领《无条件养育》读书会的讨论。
新添免费宝藏:视频号!
想听小巫老师聊什么,
欢迎在视频号下留言!
想加入第三届小巫养育学堂?
三步操作很简单
1.扫描左边二维码,开通超级会员,享受全场六折&多种福利;
2..扫描左边二维码或微信搜索13410869061,联系小巫养育学堂班主任鱼游游老师,出示开通会员记录,加入第三届小巫养育VIP学员群;
3.开始任意选课、听课、实践、写作业,与其他学员交流,与小巫老师互动,并留意学堂新添课程、答疑专场和其他福利活动的动向。
早加入,早受益,六门公益免费试听课程+十四门核心板块+已有四门全新精品课程(后期还会陆续推出更多)等你来!
学堂课程一经订阅,可无限回听回看,同时给到每位学员强大的后盾支持,除了实时群聊讨论,还有以下馈赠:
01
授课老师亲领核心板块答疑专场:免费!
02
小巫额外四次综合答疑专场:免费!
03
每月一次资深老学员带领消化讨论会:免费!
04
心理学专家带领《看电影聊成长》专栏:免费!
05
资深老学员带领《无条件养育》读书会:免费!
更有VIP群内小巫老师随时空降互动,仅须¥899元,大咖陪伴一年!
加入第三届小巫养育学堂,成长和收获从此刻开始!
— END —
还有五百余篇精彩文章,请进入公微查看~
微信平台博主简介
关注小巫养育学堂
关注小巫微信公众号
小巫,美籍儿童教育专家,人智学者,两个孩子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华德福学校联合发起人兼特约顾问;国际人智医学学士后培训(IPMT)讲师兼项目发展顾问;开创艺术养育父母培训课程,创办小巫养育学堂网络课堂,创立家庭联结力亲子互动模式;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小巫教你讲故事》等十余本畅销书,累计销售百余万册;开发家庭联结力、儿童成长力、放飞想象力等系列课程,线上线下学员逾百万人次;当选新浪教育首届中国榜样家长。
微信改版 想要常看 勤点在看